长假过后遇“寒露”,谷医堂中医专家教你如何正确养生
发布时间:2024-10-09 (点击 242 次)
清风泛寒露,夜久气转凉。寒露,秋天的第五个节气,今年第一个带“寒”的日子,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九月节,露气寒冷,将结也。”寒……
清风泛寒露,夜久气转凉。寒露,秋天的第五个节气,今年第一个带“寒”的日子,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九月节,露气寒冷,将结也。”寒露气温寒冷,地面上的露水快要结成霜,标志着天气由凉爽转为寒冷。随着天气转寒,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发生转变,阳气渐消,阴气渐长,因此维持体内阴阳平衡以适应自然界变化显得尤为重要,故寒露时节应尤其注意养生。
从中医的角度,寒露节气该如何养生呢,我们来看看谷医堂中医专家、一级主任医师谷井文教授怎么说!
谷医堂中医专家、一级主任医师谷井文。
一、起居养生
(一)保暖防寒
俗话说“寒露人暮愁衣单”,寒露到来,天气由凉转寒,气温逐渐降低,应注意保暖防寒,及时增添衣物以防受寒,老年人、儿童、孕妇等体质较弱的人群,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疾病的患者更要格外注意,预防疾病的发生。此外,“寒露不露脚”,应注意踝关节部位的保暖,不要将踝关节裸露在外而使其受寒,以防“寒从足生”;每天晚上还可用热水泡脚以促进足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进而起到缓解疲劳及养生的目的。
(二)早睡早起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及阴精的内蓄,早起是为了可以顺应阳气的疏泄及舒展肺气,故人们的起居作息时间根据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做出相应调整更加有利于养生保健。
二、饮食养生
(一)减辛增酸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秋季之令,肺气盛而肝气虚,且五行中“金克木”,为防止肺气过剩及肝气过虚所造成的恶性循环可从饮食上进行调节。辛入肺,酸入肝,减辛可弱肺金,增酸可强肝木,故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出“减辛增酸”的秋季养生原则。
常用食物
民谚有云:“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人们常吃的葱、姜、蒜、牛羊肉,以及现代年轻人所喜爱的火锅、麻辣烫等,这些均属于辛味之品;增酸即适当多进食葡萄、梨子苹果、山楂、柚子等酸性水果;此外,此类水果大多为秋季之当季水果,故同时符合“顺时养生”的原则。
三、经络养生
按四季变化特点及自然界对应属性,秋应属金,与肺相应。二十四节气人体气血流注中,寒露时节为手太阴肺之脉气血走向为甚。寒露以调理肺经为主。常用穴位:取穴太渊、膻中、肺俞、合谷、太溪。
运动养生
(一)运动原则
寒露时节,秋风萧瑟,天气由凉转寒,自然界中阳气渐消,阴气渐长,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之变化,以动静结合、阴阳调和的运动方式为养生方法。“寒露到,晨练勿贪早”。秋季的清晨室外温度较低,寒邪易侵袭人体,故不宜过早进行晨练;避免太过激烈的运动,需顺应人体内阴阳调和之气;可选用慢跑、登高、赏菊等动静结合的运动方式进行适度运动。
常用功法
马王堆导引术——挽弓。本式意在手太阴肺经,主要用于宣通肺气。本式动作配合呼吸吐纳,开胸理气,有利于缓解胸闷,改善气喘、气短等身体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