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养生攻略,“收藏”好过冬!
发布时间:2024-11-08 (点击 176 次)
今朝恰立冬,倏忽秋又尽。当秋风的最后一抹温柔被冬日的初寒所取代,我们迎来了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建始也。”“冬,终也,……
今朝恰立冬,倏忽秋又尽。当秋风的最后一抹温柔被冬日的初寒所取代,我们迎来了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如同一首古老而悠长的诗篇,诉说着季节的更迭与岁月的流转,它不仅是冬季的开始,更是大自然生命力的又一次蓄势待发。
“立冬养生好,一冬病不找。”这句俗语道出了立冬养生的重要性。冬季养生要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那么,在立冬时节,我们应该如何养生呢?让我们一起跟着谷医堂中医专家、一级主任医师谷井文学习立冬养生知识。
谷医堂中医专家、一级主任医师谷井文。
起居养生
(一)防寒保暖,避寒就温
立冬之后凉燥更明显,天气寒冷,气温变化大,所以要及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尤其要注意预防“五寒”,即防鼻寒、防颈寒、防肺寒、防腰寒、防脚寒。此外,北方冬季少雨,气候往往比较干燥,会感觉到咽喉不适,可有针对性地增加空气湿度。
(二)早睡晚起,敛阴护阳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祛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季三月,此时人们应注意“养藏”,早睡以养人体阳气,晚起以养阴气,早睡晚起,内守神气。一般建议等太阳出来后再起床,每天最迟不超过晚12:00入睡,最好能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充足的睡眠能有效恢复精力,养阴培元,有益于在冬季阳气潜藏阴津蓄积。
饮食养生
(一)增苦少咸,养心固肾
冬季是肾主令之时,肾主咸味,心主苦味,咸能胜苦。《四时调摄笺》曰:“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因此,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固实。冬季虽宜热食,但燥热之品不可过食,以免使内伏的阳气郁而化热。冬季饮食忌黏硬、生冷的食物,此类属阴,易伤脾胃之阳,肾阳虚者,常易造成中气下陷,形寒肢冷,下利清谷,正如《素问·臧气法时论》指出:“肾主冬……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二)增加热量,补充维生素
立冬后的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和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加人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从营养学角度讲,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称为产热营养素。所以,我们可以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
冬天是蔬菜的淡季,往往一个冬季过后人体出现维生素不足,如缺乏维生素C可出现口腔溃疡、牙根肿痛、出血、大便秘结等。因此,我们可以适当吃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饮食上就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注意热量的补充,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狗肉、羊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
(三)常用食物
立冬时可以食用羊肉、牛肉、鸡肉、虾、鹌鹑、海参等,这些食物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高,御寒效果最好;还可以食用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这些食物可以促进甲状腺素分泌,加速体内很多组织细胞的氧化,增加身体的产热能力,使基础代谢率增强,皮肤血液循环加快,抗冷御寒。
为防止出现维生素不足,人们可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多吃薯类不仅可补充维生素,还有清内热的作用;此外,大白菜、圆白菜、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蔬菜中维生素含量较丰富,可经常调换品种,合理搭配,补充人体维生素。
寒气内应肾。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冬季,人体阳气内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此时,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
经络养生
立冬最适宜用艾灸的方法来保健,通过艾灸穴位可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
常用穴位:神阙、关元、命门、肾俞、足三里。
运动养生
(一)运动原则
由于立冬后气温低、气压高且天气干燥,人体的肌肉、肌腱和韧带的弹力及伸展性均会降低,肌肉的黏滞性也会相应增强,从而造成身体僵硬不灵活,舒展性也随之降低。因此,在冬季进行体育锻炼时应遵循相应的养生准则,这样既能实现防寒保暖和强身健体的目的,又不会因锻炼不当而损害健康。立冬时节适宜早睡晚起,可适当做一些户外有氧运动,以补充阳气。
(二)常用功法
马王堆导引术——引腰。本式功法意在足少阴肾经,意念自涌泉沿肾经上行。本经腧穴主要用于防治肾发生的病证及经脉循行位置的病证,如口热、舌干燥、咽部发肿、气上逆、咽部发干而痛、心内烦扰且痛、黄疸、腹泻、脊柱及大腿内侧后疼痛、痿软、厥冷、喜卧、脚心发热且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