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医堂健康提醒:初春疾病多发,调养脾胃“不受邪”
发布时间:2025-03-20 (点击 76 次)
春分到了,用不了多久,我国大部分地区就会进入明媚的春天,届时,天气转暖,万物竞生,阳气升发。中医有“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旺则四季不受……
春分到了,用不了多久,我国大部分地区就会进入明媚的春天,届时,天气转暖,万物竞生,阳气升发。中医有“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旺则四季不受邪”的说法。经过冬季的蛰伏,人体的新陈代谢逐渐加快,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初春调理脾胃,可以增强脾胃的功能,使其更好地发挥消化和吸收作用,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以满足春季身体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此外,脾胃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脾胃功能强健,人体的气血就会充足,正气内存,抵抗力增强,不易受到外邪的侵袭。
在一年开始之初,适时地调理好脾胃才能为我们强身健体的任务做好保驾护航工作。下面,谷医堂从多年脾胃调养的经验出发,给大家提出一些现下时间健脾养胃的小方法。
饮食健脾法:
多吃健脾食物: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益气作用的药食同源食物,如山药、薏米、芡实、白扁豆、红枣等。这些食物可以煮粥、炖汤或蒸煮后食用,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例如,用山药、薏米、芡实熬粥,能起到健脾利湿的功效。
避免生冷油腻:初春时节,天气仍较为寒冷,应避免食用过多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冷饮、生鱼片等,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同时,也要少吃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不易消化,容易加重脾胃负担。
作息养脾法:
规律作息:应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各器官的修复和调养,对脾胃的恢复也非常重要。晚上尽量在11点前入睡,早上7点左右起床,以顺应春季阳气升生发的特点。
腹部保暖:初春气温不稳定,要注意腹部的保暖,防止受寒。尤其是素有脾胃虚寒的人,可适当增添衣物,避免穿着过于单薄,必要时可佩戴护腰、护肚等。
情绪护脾法:
情绪对脾胃的影响很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抑制脾胃的正常功能。春分后阳光充足,多晒太阳有助于增加血清素和多巴胺的分泌,改善情绪状态。每天中午或下午,在户外晒15-30分钟太阳,不仅能愉悦心情,还能促进身体阳气的升生发,对脾胃健康有益。
中医调理脾胃:
按摩穴位:可自行按摩一些与脾胃相关的穴位,如足三里、中脘、脾俞等。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 横指处,每天用拇指按揉该穴位10-15分钟,能起到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的作用。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用掌心轻轻按揉此穴位,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功能。
饮用中药茶饮:在医生的指导下,可根据个人体质饮用一些具有调理脾胃作用的中药茶饮,如陈皮茶、白术茶、党参茶等。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用陈皮泡水饮用,可帮助消化,改善脾胃气滞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